自从约了贷款中介聊过后,天天都会接到推销各类贷款的电话,烦不胜烦。
基本都一个话术:我这有大额、低利率、无门槛的钱,要不要借呀?
脑子稍微清楚一点都知道:①资金量大②利息低 ③借钱无门槛,这仨是个不可能三角,没法同时存在;等把你征信拿过来之后,给到你的往往利息没那么低,也有门槛,也没那么多额度。
就像招聘上写20-40k,一般就是20k;那宣传写可借20-50w,利率2.98-3.5%,也是一个道理。
为什么我会找贷款中介聊呢,实在是不想继续当大冤种了,想拿消费贷来置换房贷;
自己买房时LPR+55点,现在买房已经是LP-45PP,直接相差1%,如果是消费贷还更低;既然银行不降存量房利率,就只能提前还贷了。
比如房贷200w,如果把利息成本从4.5%降低到3%,一年降低1.5%,对应就能节省3w块,足够每年休年假旅游了;或者30块一顿的外卖,能吃1000顿,全年吃外卖的钱也就这么多。
那低利率的贷款从哪里来呢?
有些商业化做得好的银行,比如招行就直接在银行APP里进行用户触达,招行有针对新人2.9%的闪电贷,线上就可操作放款,非常简单;它符合低利率这一个条件,有一定的门槛,额度最高有30w。
而其他银行你从app里是找不到这么便宜的贷款,就得通过贷款中介,他们手里有信息和渠道,知道哪些银行有什么样的贷款,会根据你的需求进行筛选推荐;中介赚手续费,一般1个点,银行再分0.5%,加起来就1.5%了。
3%+1.5%=4.5%,这不是等于没省么?手续费是收一年的,这种消费贷有1年、2年、3年甚至5年的,如果贷得长一些,比如五年,200w的房贷置换下还是能省一些钱。
但这种商业模式背后的逻辑还是挺扯的。
银行为什么不直接把房贷降低到消费贷一样的利率?
这样左手倒右手利率不还是降下去了吗,还让中介赚了钱。
这个和商品搞大促是类似的逻辑,大促说白了是赚有钱且懒的人的钱,大促搞那么复杂,这要领券那要凑单,还要等时间抢最低价下单,要付出大量的劳动才能用商家不怎么赚钱的最低价买到商品,而不愿意花精力搞大促的往往就会花原价或者非最优惠的价格。
房贷这个也是如此,200w贷款一年的利息差就是3w,如果有人不知道消费贷利率低,或者懒得去置换,这3w块银行不就白赚了吗?
所以银行是完全没有动力去降低存量房利率